首先,這篇獨立評價的想法來自於過往對於政治的觀察,再者自己於政黨活動上極度的不熱衷,特別是甚麼動員活動,吶喊著某某某當選等,更不用說是擔任志工,可以說是只看政黨及候選人所欲推動政策及其態度作為投票的選擇。
個人的背景跨越許多的領域,興許就是這樣可以提供一些想法在這站台上,面對民主個人宗旨如下:
對於不認同的聲音,吾將傾聽並爭取發聲機會。
同時對於異同的理念,只要利國利民並無不可。
倘若你我本屬不同觀點,吾亦傾聽,望汝同之。
對於多數需尊重少數代表眾人,視為民粹主義。
爰此,檢視2024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結果來說,其實就是民粹主義展現,至於中華民國就事實上是否民主,不言而喻,畢竟中華民國仍走在民主的路上。
中華民國政黨主要因歷史與憲政體制下,外來的政權接收「臺灣」使中華民國實際統治僅在於台灣本島、澎湖、金門及馬祖,而其他非佔領統治區在法律上則是「非自由地區」,這是從中國的歷史來看。然而,有另一個聲音則是清末明初就過黑水來到臺灣開墾的住民,及原來祖先就住在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或僅是更早來到這片土地的住民),對於中華民國對他們來說本來就是另外一個入侵者、殖民者。或也可以將其看成臺灣民進黨發跡的根源與訴求獨立的原因,當然這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所謂的台獨主義。
由此,不難得知在這片島上對於「中華民國」與「臺灣」的糾結,特別在於早期臺灣對於「臺灣牛」、「外省豬」來區隔共同在一片島上的互相。撕裂與糾葛從來非一潮一汐,回到此次的選舉,可知結果民進黨大獲全勝取得執政的主導權(總統副總統當選),撇除說立院能夠平衡其權利,從中火行政判決可知我國的行政權有一條鞭的執行事實與法規的支持,因此我將其稱為大獲全勝。又在民眾黨黨魁柯先生的喧染下,似乎將其結果視為小贏也是贏,因為達到了民眾黨的目的,但事實上黨員如何想呢?坦而言之,曾經作為其黨員,我用行動離開了這個黨,只因為其言行脫序,為了目的不擇手段至國家而不顧,眼裡只有黨無國,那何來的家?
經過此次選舉,相信有更多人願意將票蓋成廢票,就只因為這三個黨所推動都非能解決問題的政策,能點出問題弄懂問題的確直得讚許,不論學經歷背景或顏值興許高人一等壹等,讓人願意將其委託作為民意的代表,但能否提出解決方案?至今民選多年仍未有看到哪個政治人物能夠,這也是有許多長輩懷念蔣中正、蔣經國的原因。(在此謝絕那些不懂歷史,卻只願意以自己單一觀點就褻瀆他人貢獻的意見)至今就算柯先生擔任台北市長過,說自己貢獻如何良多,至今台北市有多少的建設都是在更早年就完成的?而在他手上完成的建設與貢獻又有多少?台北市交通永遠似乎都無解。由此不難可知,從規劃、建設到再次運用升級再使用,似乎再多的都市規劃都無法突破早年的規劃,著實可惜,或許這部分再請現任蔣市長試著努力,而非僅有接手他人努力成果(巨蛋)就是為政績。
造成少數人引領的「中華民國」與「臺灣」的法規條文,參照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第63條選舉結果以候選人得票最多之一組為當選,致使若有多組候選人競選時,則將出現民意未過半當選的候選人,如此該組候選人所欲推動的政見顯然非多數人所支持的,特別在政見不重複的狀況下,但經過了此次,卻並未見有任何政黨為此法規或相關法提出修正法案,以保證被選舉人能在被民意過半選擇後當選並作為推動基礎。故此,吾認為此就是民粹主義的展現。讓整個選舉可以被分化的方式進行操作,只要變成相對多數即當選的事實如何稱為民主?
談選舉風氣,至今所選賢與能?用人唯才?若真是如此?
從公務單位文官至政務官的互動與關係,近來雲林警槍戰傷...黃勢清讚警局守住負面新聞,略可知高級公務的文官的多為了升等或自己在政務官面前的印象分數而努力,是為了?地方?為了國家?認真說我們受薪階級是為了什麼繳交稅金養這些官員呢?銓敘部?相關機關的首長又是怎樣看呢?正不用說民選首長,這些影響印象的負面新聞肯定會讓苦讀多年原本願意為了社稷而努力的公務員逐漸走向偏途,想想是國家的悲哀。
形象清新,逐漸變成了選舉的要點,特別是在當選後形象也要維持,縱然事實全然不同,但人非完人,許多事情本身就是兩面刃,特別是若要做事,總會有反對的聲音,這也是正常,若完全沒有那就是獨裁的開始。
也特別由此作選舉風氣觀察,可以知道任何依照邏輯合理質疑的聲音,在政府尚未了解查證下就可以直接在立法院殿堂中直指民意代表所質疑非事實,卻無法提供反證,卻要民意代表提供資料,並通過檢調對民意代表進行調查,或對民眾對於新聞得知之訊息作為評論時進行調查,認為可能是有意散佈假訊息?倘若擁有一般知識或技藝的人皆可得而知的邏輯進行公共事務提出質疑,認真說何來散佈假訊息?也不知道司法、檢察體系是否要考慮再好好努力對在職的檢調人員好好地再次訓練並納入汰除條件?以保障國家檢調體系的健全。
也因此更多時候讓民眾是敢怒而不敢言,如此來似乎又回到戒嚴狀態,但事實上目前我國情形也根本未達需要戒嚴的狀態,但卻將行政機關如此使用,使得此次選舉可知有6成未能支持執政黨。也是如此,我們應該好好審視這樣的狀態,避免主流民意無法引領「中華民國」與「臺灣」,而使少數民意引領著,造成更多的遺憾。特別是在野黨,民眾黨屬於小黨卻總想的獲得黨的最大利益,國民黨則是新生代難有發聲的機會,就算是中常委也未見有年青人,更不用說個黨都是圖通過數位的方式來做調查,卻未見有任何符合現代人民討論渠道作為意見搜集,這也是國民黨一直以來的痛,地方黨部又能做什麼?動員?那大多也是對於政治活動較為外顯的民眾會從事,拼場又能如何?沒有選對議題跟推動政策方向,始終無法獲得民眾認同,那政治黨派等於廢了。
檢視過去得票率未達50%的選舉,大概可以稱為空轉期間,緊接著就是翻轉政黨,但也是這樣的狀態,說空轉不為過,如此空轉的「中華民國」與「臺灣」經的起幾次呢?認真認為若有心的政黨,更應該好好的檢討是否應該就此相關法案進行研擬修正。會看到這樣的一篇文章或搜尋到,相信您也是關心「中華民國」與「臺灣」的,為了住在這片國土上的人民好,相信您也會希望能夠用任何方式讓我們都走在民主的路上。
留言
張貼留言